胡誕寧曾于2009年,通過近視眼患病率調查資料,總結了近視眼在世界和中國的流行情況。他把青少年定為15-17歲,把中年人定為40-49歲,按這兩個年齡組患病率的多少,把世界各地區的流行狀況分為:高發地區、中發地區、低發地區和特低發地區。

  高發地區的青少年和中年近視眼的患病率都在50%或50%以上。包括中國、日本和東南亞的華裔。這可能與中國的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這些地區所使用的文字,多是中國的繁體字,要求視覺的分辨力更強的有關。

  中發地區的青少年和中年近視眼的患病率分別是15-49%和20-49%,包括美國、西歐、澳洲利亞。

  低發地區的青少年和中年近視眼的患病率分別是10-15%和10-20%,包括印度、孟加拉和拉美。

  特地發地區的青少年和中年近視眼的患病率都小于10%,主要是非洲,包括南非、坦桑尼亞等。

  至于病理性(高度)近視,按本書以-6.00D為界限劃分,過去患病率,在1%左右。近年,中國廣州有資料報道,在15歲青少年中,該病的患者率4.8%。這可能與分類中所講的,由于驗光時睫狀肌麻痹不徹底,造成了高于和低于-6.00D兩者數量的重疊現象有關。

  在中國大陸,1985年、1995年和2005年這20年內,3次對對學生視力低下率的全國性調查顯示,小學這三次調查分別是12%、10%、27%,初中分別是35%、40%、53%,高中分別是51%、60%、73%,大學分別是67%、70%、78%。這些視力低下人的年齡梯階,都大致相似。其中,視力低下的原因大部分是近視眼。從上述這三年調查的數字還可以看出:隨著調查時間的推移,近視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趨勢。第二是隨著學齡的增長,患病率也在增長。臺灣的調查還顯示,近視的發病年齡是逐漸提前的。近視眼的屈光度也隨著調查時間的推移,呈明顯地增加的趨勢。

  全國各民族學生視力低下率的調查資料顯示,漢族視力低下率較高,蒙、藏兩族較低。全國城鄉地區性普查顯示,城市的近視患病率比農村高。沿海地區比內陸高。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例如上海這個城市,由于開放的年代比較早,人們的文化層次比較高,大學和研究院也比較多,所以近視眼的患病率一直領先。

  再從巨大社會變動的角度來看近視眼的患病率:1966-1976這10年,中國大陸經歷了“文化革命”,當時的各級學校都常年停課,所以,這一階段的近視眼的患病率低。

  這些資料的背后顯示了一個共同的趨勢,發病率較高的人群,近距離閱讀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