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人的頭顱正中平面和雙眼旋轉中心確定的水平面的交線上放置一個視標,讓病人注視這個目標。把遠處的目標,逐漸向近處移動,或者從近處逐漸向遠處移動,病人的雙眼不斷追隨目標,雙眼的視軸逐漸集合,或者逐漸分開,視線始終指向注視目標。這種運動稱為雙眼異向運動。實際上,雙眼異向運動可以劃分為:集合和分開運動,也稱為對稱性,第二是非對稱性的。上述集合運動是對稱性,還有一種形式的集合運動是非對稱性的,比如右前方一個目標,逐漸向病人移近,兩只眼一直注視目標,兩眼的視軸逐漸集合,集合的方向不同,集合的幅度也不同,這種集合稱為非對稱性集合。

  當患者進行對稱性集合的時候,把注視目標從30-40cm遠逐漸向病人移近,直至一只眼不能繼續注視目標,轉向顳側。這一點與雙眼眼球旋轉中心連線的距離,就是集合近點的大小。從臨床的經驗得知,兩只眼的眼眶外緣的連線通過兩只眼的旋轉中心。也就是說,在確定集合近點的時候,實際上參考了這條線。也就是參考一只眼的眼眶外緣。

  這樣檢查到集合近點,同時,也看能夠判斷主演和非主演。當兩只眼的運動功能是正常,視標由遠及近,運動到集合近點的時候,一只眼放棄注視,轉向顳側,這只眼就是非主眼,一直維持注視的眼是主眼,也稱為優勢眼。

  圖4-10.中所示,鼻尖逐漸向鼻根部移,當患者看到筆尖變成兩個小時,這一點即為主觀集合近點,集合近點的正常值是8-10cm,大于10cm是集合不足;小于5cm是集合過強。集合不足的病人,集合近點可能大于25-30cm,甚至更遠。在檢查近距離眼位的時候,經常發現顯性外斜視,一旦把視標向遠處移動,比如1m,病人的眼位就是正位。說明病人的集合近點變遠了。經過多次測量,或是經過多次訓練,多數病人的集合近點能夠變近,有的很容易變近。在病人的積極配合下,經過多次檢查,集合近點可能恢復正常。實際上,這個檢查結果也許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實情況。僅僅檢查集合近點,不能確定病人的集合功能正常與否。

  主觀集合近點 用同樣的方法檢查,當注視目標逐漸向受檢者移近,達到某一點的時候,患者報告看到視標變成兩個了,即出現復視了,這一點稱為主觀集合近點。間歇性外斜視患者的客觀與主觀集合近點可能存在差別,也許和顳側視網膜抑制相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