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黃斑變性又稱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為黃斑區結構的衰老性改變。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對視細胞外節盤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結果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盤膜殘余小體潴留于基底部細胞原漿中,并向細胞外排出,沉積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黃斑部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殊性,此種改變更為明顯。玻璃膜疣也見于正常視力的老年人,但由此繼發的種種病理改變后,則導致黃斑部變性發生。本病大多發生于45歲以上,其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是當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

  本病根據其臨床表現不同分為萎縮型和滲出型兩型。萎縮型(又稱干性或非滲出性)主要為脈絡膜毛細血管萎縮、玻璃膜增厚和視網膜色素上皮萎縮等引起的黃斑區萎縮變性。滲出型(又稱濕性或盤狀)主要為玻璃膜的破壞,脈絡膜血管侵入視網膜下構成脈絡膜新生血管,發生黃斑區視網膜色素上皮下或神經上皮下漿液性或出血性的盤狀脫離,最終成為機化瘢痕。有人觀察萎縮型亦可轉變為滲出型。